生活杂谈栏目视频美女
  1. 其它
  2. 正文

如果你常常把旧衣服送人,就会明白这三个真相

穿衣打扮,是每天都需要做的事情。
生活现实来了,一个人如何穿着,就如何过日子,生活在什么档位。
如果自己穿暖了,还惦记着别人穿暖了没有,这是很高尚的行为。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很多农村的人,都体验过缺衣少食的滋味,甚至一家人,只有一件新衣服,谁去参加重要活动,谁就穿上。
充分利用旧衣服,新三年旧三年、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习惯,让我们回味。
一晃,我们进入了新时代,多数的人不为穿衣服发愁了,赚钱也容易多了。与此同时,有衣服要送给别人,也成为了常事。
可是你经常把旧衣服送人之后,会发现人际关系并不会因此改变,好事并没有做好,甚至是适得其反的。

01、第一个真相:你给别人的“好”,别人多半不会领情。
按照常理,把多余的东西送人,体现了物尽其用,也传递了感情。
尤其是孩子的衣服,送来送去,变成了很多人的习惯。
育儿专家张思莱说过:“别的孩子穿过的旧衣服,更柔软、更舒适,经过多次洗涤消除了上面的甲醛、铅等安全隐患,更适合宝宝娇嫩的皮肤。”
但是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,会不太乐意穿旧衣服,他有自己的认知。
更现实的是,父母们觉得,穿旧衣服的孩子,会变得很自卑,没有出息,甚至低人一等,影响一辈子。
有人为父母的想法,找到了依据。那就是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一个观念,人是有追求卓越的需求的,若是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,就会很自卑。
追求卓越,是一个人骨子里的理想,而不是表面上的“突出自己”。可是家长们不会深入理解,只是让自己的孩子,有“面子”
总有一些父母,拿到了你送来的旧衣服,不会给孩子穿,只是碍于面子,接纳了而已。说不定,过几天就丢到垃圾桶里去了。
作为大人,就更加难以接受旧衣服了。认为自己总是穿旧衣服,就是穷困潦倒的体现,是没有骨气的状态。
你总是一厢情愿对别人好,但是别人不领情,到底是寒了自己的心。
02、第二个真相:真正需要旧衣服的人,多半不是你的亲戚朋友。
细心的你会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——你认识的熟人,都不要旧衣服,而真正要旧衣服的人,和你距离遥远。
在“齐鲁壹点”平台上,有一则消息。
一个去非洲刚果金打工的杨先生,发现一件印有“普宁”字样的校服。
经过打听,校服是以旧衣服打折模式,送到非洲的,还得卖一百多元。
也有网友发现,成都某学校的校服,也漂洋过海,到了非洲。
很明显,穷困的非洲人,买不起新衣服,甚至连旧衣服都买不起。但是他们没有人赠送旧衣服。
了解张桂梅的人,就会发现,她下乡的时候,常常把自己的衣服送给穷困的学生,时不时掏钱给买不起鞋子的家长。
这些学生家长,和张桂梅非亲非故,但是他们真正需要得到帮助。因此,这样的送旧衣服的模式,得到了大家的点赞。
既然我们的旧衣服,身边的亲戚朋友不要,就可以去送给真正的穷人,哪怕他不认识你,也没有关系,你的爱心,会让自己变得温暖,也温暖了别人。

03、第三个真相:你总是有旧衣服送人,其实是你养成了“买买买”的陋习。
为什么你总是有旧衣服送人?不一定是你的家庭很富有,而是你习惯了购买,并且买来的一些衣服,不合身,或者款式、颜色不是你喜欢的。
也有可能,你喜新厌旧,在生活的思想观念、方式上有问题。
“乌鸦定律”告诉我们,一只乌鸦,不改变自己的本性,到任何地方都呱呱呱乱叫,是不会受欢迎的。
人也一样,不改变自己的习惯,仅仅是靠送旧衣服来实现衣服的高效利用,是令人讨厌的,也不符合生活法则。
平时节俭的人,对衣服很珍惜,也不乱买衣服。那么他拥有的衣服数量会锐减,送衣服给别人的可能性就小了。
若是真的人挨饿受冻,那么你可以买一件新衣服给他,表达真情。
04、从今往后,学会精准施舍,应成为你的自律。
看清楚了送旧衣服的真相,我们要如何改变自己,才能把善良体现出来呢?
作家席勒说过:“即使品德穿着褴褛的衣裳,也应该受到尊敬。”
不管身边的人,有没有衣服穿,穿什么衣服,你得尊重他,然后过问他是否需要衣服。
在对方需要的时候,把旧衣服送过去,就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。强加于人的方式,永远不可取。
平时,省去了购买欲,你的钱包会鼓起来。你用原本买衣服的钱,给生活不太富有的人买了学习用品,或者捐款了,那么你的施舍就更受欢迎了。
冬天来了,遇到出门忘记带厚衣服的人,你送给他旧衣服,这也是雪中送炭。也许,过一段时间,对方会把衣服还回来,但是人情是留住了。
生活物质,我们尽可能“按需分配”;人情交往,我们尽量“按需赠送”,这是善良的至高境界。

05、看过一个寓言故事。
一个马夫,把家里的喂马的大麦卖掉,但是每天给马打扮一番,把鬃毛都会梳理整齐。
有一天,马开口说话:“如果你真心想要我长得美,就不要再卖掉喂我的大麦了。”
这就是说,关爱别人,要注重“里子”,别做表面功夫,别热爱“面子”
与其随便做“老好人”,不如收起自己的善良,减少不必要的麻烦。
总而言之,善良用到关键处,四两拨千斤。
作者:布衣粗食
猜你喜欢